中国是礼仪之邦,中华文明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礼仪文明。何为礼?荀子云:“礼者,人道之极也”。“礼,经国家,定社稷,序民人,利后嗣”。(《左传》)。
礼仪,不仅是支撑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基石,也是支撑我院发展的文化基石。
1.礼仪的基本原则
宽容的原则。人们在交往活动中运用礼仪时,要严于律己,更要宽以待人。
敬人的原则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,要敬人之心长存,处处不可失敬于人,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,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。


自律的原则。学习、应用礼仪,最重要的就是自我要求、自我约束、自我控制、自我对照、自我反省、自我检点。
遵守的原则。在交际应酬中,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、自愿的遵守礼仪,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,把握分寸,适当得体。

真诚的原则。运用礼仪时,务必诚信无欺,言行一致。
从俗的原则。坚持入乡随俗,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一致,切勿目中无人,自以为是。
平等的原则。在礼仪交往中,对任何交往对象都一视同仁,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。
2.学习礼仪的现实意义
中国是礼仪之邦,讲“礼”重“仪”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。讲究礼仪,礼尚往来,对于展示校园的文明风采和大学生的道德风貌,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,建设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学习践行礼仪是国际交往和竞争的需要,是弘扬我国礼仪传统的需要,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需要,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,是走向成功的需要。